我曾經在一家醫療器械公司供職,要經常跑醫院和醫生打交道,一切都是建立在金錢關系之上。
醫生是這樣說的,我們的收入很低的,不靠創收的話,這點收入沒法養家糊口。我想大概真的是這樣的吧。既然政府官員可以「高薪養廉」,如果醫生也是高薪,或許也就更容易留住醫德了。醫生也是人,醫生也需要養家糊口。
但是,我們目前的體制,醫院院長,他手下員工的福利和收入,還系牽他怎麼「領導」。
醫學教育和培訓也可能在某種程度上為醫生職業道德的缺失負責。一些醫學教育者強調醫學技術的掌握,而忽視了對醫德和人文關懷的培養。
這樣的教育方式可能導致醫生在面對患者時忽視了患者的情感和心理需求,而只關注疾病的處理。據說在成為合格的醫生之前,都會有宣誓的。
社會對醫生的期望和評判也可能對醫生的職業道德產生影響。在很多情況下,醫生被視為社會的權威和救星,他們的每一個決定都會被放大并受到廣泛的關注和評判。這種壓力導致一些醫生在處理患者病情時過度謹慎,或者為了滿足社會期望而采取不必要的冒險措施。為了自保,個人利益凌駕于醫德之上。
需要改進麼?當然,我們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
首先,肯定是體制,醫療制度需要改革和完善,以消除對醫生創收的過度壓力。此外,醫學教育也需要加強對醫德和人道關懷的培養,確保新一代醫生能夠充分理解并遵循醫德的原則。
醫生是一個令人尊敬的職業,在當今社會中,許多醫生卻面臨著道德困境,為了創收和利益而工作在「醫生」這個崗位上。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