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篇報導,我只想說:「台灣體育,真的是比起來讓人心酸。」這是怎麼回事?世大運奪下的五金十三銀七銅,這在過去的台灣體育歷史中,曾經算是非常不錯的成績,但在今天卻成了「最差」的象徵。為什麼我們每次都能在關鍵時刻交出一個「下滑」的答案?每次站上獎牌榜的時候,我總覺得自己像是在看一場「懸疑片」,每次都期待結果不同,卻總是結局不如預期。
**你告訴我「海陸空」奪牌很棒,桌球羽球擊敗大陸很酷,那其他呢?**就算選手表現精彩,結果還是「明明可以更好」。
五金、十三銀、七銅,不過是這次賽事的數字,而我的心情卻還是像那條差一點就能跳過終點線的隊伍,慘敗了。為什麼每次都差那麼一點?是我們的選手沒實力,還是我們的體育發展出了問題?
還有,選手們的表現確實令人自豪,但當我們只滿足于小小的進步,是否也錯失了對更大突破的追求?我們總是在自我安慰中,一步步縮小「目標」,最終卻在每個金牌爭奪戰中,慢慢離目標越來越遠。
「每個人都能平平安安回家,但沒有一個人能回家時不感到一絲絲遺憾。
」
來自網路的評論
1、罷免的錢拿來補助選手該有多好,但執政黨聽得進去嗎?
2、全台灣都在瘋大罷免,有人關心這次世大運嗎?
3、去年總統換了,國運也走下坡了
4、天天吹捧,結果是比上一屆退步,綠圾媒體就是很會愚民,到底還要騙台灣人多久?!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